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:江苏省新沂中等专业学校 > 心理健康 > 俞沨怡:家庭是心理教育的主课堂
俞沨怡:家庭是心理教育的主课堂
作者:慕如雪来源:现代家长发布时间:2017-03-13浏览:1535
文章摘要:


俞沨怡:家庭是心理教育的主课堂

 

【俞沨怡简介】

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系,获心理学硕士学位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CBT取向心理治疗师,林紫心理咨询机构副主任咨询师,高级心理讲师。上海市社区癌症心理干预项目负责人,上海人才培训促进中心“儿童心理咨询治疗师”特约讲师,《新民晚报》《健康佳人》《窗外》《热点青年》《人与健康》等报刊心理专栏撰稿人,上海交通广播电台《健康快车》特约心理专家。著有论文集《中俄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的对比研究》等。

情商教育,必不可少

记者(以下简称记):现在,教育部正在开展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治理工作,您认为校园欺凌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的原因何在?

俞沨怡(以下简称俞):我和同行进行过这方面的探讨,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:第一,青少年对社会知识的认知系统不完善;第二,环境影响;第三,对情商教育重视不够。

记:情商现在是一个常用词,但情商究竟指什么,许多家长还很模糊,您能简单解释一下吗?

俞:情商(Emotional Quotient)即情绪商数,简称EQ,主要是指人在情绪、情感、意志、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。从最简单的层次上下定义,情商是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。西方研究者认为,情商由五种特征构成:自我意识、控制情绪、自我激励、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。

记:人的情商高低是先天就有差别,还是后天形成的?

俞:总的来讲,人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,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有关。

记: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情商?现实情况是,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,情商方面,只要孩子不闹事就没有问题。

俞:这正是校园欺凌、中小学生抑郁症高发等问题的根源。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一个致命的问题,就是评价孩子的标准只有学习成绩这一个指标,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没有问题。那么按照这个逻辑,反过来看,如果学习成绩不好,那么一切都是问题,所以有的孩子一旦成绩下降就抑郁,重要考试失手就跳楼。所以,除了学习成绩,家长评价孩子的标准应该多元化,多培养孩子一些特长、兴趣、爱好,帮助孩子全面发展。

记:怎样多元化评价孩子?您能举例说明吗?

俞:这样的例子太多了。有一个高中女孩严重厌学,被她的妈妈带来做心理咨询。第一次咨询,女孩一句话不说,用沉默与我对抗。后来慢慢熟了,我发现她才华出众,写过一整本小说,非常棒。她是刚转学来上海的,不适应,想念以前的同学和老师,所以不肯用心学习。有趣的是,她的妈妈根本不知道女儿写小说,只用学习成绩衡量孩子的一切。

记:对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,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?

俞:孩子学习成绩欠佳,家长当然不能袖手旁观。我认为家长应该做到以下三点:第一,鼓励孩子上进,永远不要唉声叹气,因为父母的唉声叹气对孩子来说意味着放弃。第二,父母要帮孩子制订渐进式的学习目标,比如这次考了59分,不及格,那么下次考试多考1分就是进步。第三,教孩子正确比较,即不与别人比,只与自己比,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比,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浮躁情绪。第四,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合理减压,比如课余时间看看电影、打打球、散散步,都是应对压力很好的办法。

记:许多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出现心理异常,甚至酿成心理疾病。请问,孩子心理异常一般有哪些行为上的征兆?

俞:学生,尤其是中学生,有学习压力是正常的,大多数学生有办法自行疏导。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长期情绪不好,要及时与孩子沟通,帮助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。当发现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,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,最好能带孩子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。

心理问题,根在家庭

记:您认为情商教育的主课堂应该是学校还是家庭?

俞:学校和家庭同等重要,但在当下国内的教育背景下,我认为家庭更加重要。

记:既然家庭是情商教育的主课堂,那么家长应该具体做些什么呢?

俞: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。我的咨询经验是:把一半精力用在有问题行为的孩子身上,把另一半精力用在孩子的父母身上,这样咨询效果最好,因为孩子的问题,根源往往在家长身上,或者说在家长主导的家庭环境上。具体的,我认为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:

第一,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。家长应该多学一点心理学知识。比如,孩子的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分,但没有优劣之分。性格内向的孩子善于思考,将来做技术性工作有优势,为什么不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呢?如果有的家长想把性格内向的孩子改造成性格外向的孩子,肯定是徒劳的。成功学上有一个理念,应该让优势更优,让弱势停留在安全范围之内,即不更弱,这样人更容易成功。如果家长不知道孩子的优势在哪里,糊里糊涂地把孩子的优势忽略掉,一门心思地跟别的孩子比较,强化自己孩子的弱势,岂不是白费力气?

第二,尊重孩子,以平等的姿态开展家庭教育。许多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,家庭教育太难无从下手,其实这些家长最大的困扰是孩子不听话,他们总是只带着嘴巴说孩子,很少带耳朵和眼睛听孩子、看孩子。这种居高临下的家庭教育,一定会遭到孩子的反抗。如果家长平时多观察孩子,多倾听孩子的心声,就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,沟通渠道畅通,家庭教育才算走上正确的轨道。

第三,花时间陪伴孩子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,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很重要,因为孩子会碰到很多很多困难,需要人生向导。孩子需要家长什么样的支持?很简单,就是无条件的爱,包括经济支持、心理支持等。家长们都知道,幼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,但很少有家长知道,中学生也需要父母的陪伴,因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,时刻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,否则他们就会征求同样不成熟的同伴的意见,或者上网求助,家长觉得哪一个更稳妥?

记:我研究过一些心理问题案例,发现有心理疾病的孩子、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缺少家庭关爱。请问,明明家长都爱孩子,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,为什么孩子感受不到呢?

俞:我接手过一个心理案例,一个10岁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我问他:“爸爸妈妈对你这么好,你感受到了吗?”他回答:“他们对我太好了,可是他们给我的爱都不是我想要的。”我认为这句话简直是一句格言,每位家长都应该听听。从这句话可以看到两点:第一,家长爱孩子的方式是有问题的。比如,家长花重金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,花费精力接送孩子,风雨无阻,这些都是爱,但如果孩子不喜欢上这些兴趣班,会感谢家长吗?当然不会。第二,孩子感受到了家长的爱,但他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,不管家长付出了多少,孩子都觉得不够好,甚至很糟糕。这就是缺爱孩子的心理秘密,希望引起家长朋友们的反思。

爱子有方,事半功倍

记:那么,家长应该怎样爱孩子?

俞: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情绪盒子,里面装着爱、积极、自信,也有可能是焦虑、恐惧、愤怒。重要的是,这个盒子里的情绪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,或者说正向情绪更多还是负向情绪更多。这个盒子就是支持我们去面对一切的基础,当这个盒子里的情绪是正向的,我们拥有的力量就很强大。同理,一个孩子越觉得自己被爱,教育他就越容易。那么,如何让一个孩子觉得自己被爱呢?家长爱孩子,不外乎以下五种方式:

第一,身体接触。家长每天都要扪心自问,今天有多少次单纯为了表达爱而触碰孩子?什么是单纯为了表达爱的身体接触?举例来说,一个父亲把1岁的孩子轻轻地往上抛举、接住,再抛举、再接住,孩子感觉好玩,感觉刺激,咯咯大笑;妈妈把3岁的孩子抱在怀里,给孩子读一本故事书,孩子感觉很惬意。这些身体接触都是单纯为了表达爱。

一个研究告诉我们,家长通常只在必要的时候才会与孩子发生身体接触,比如帮孩子穿衣服、脱衣服,带孩子上车或者抱孩子上床睡觉,等等。一旦孩子有了自理能力,家长与孩子发生身体接触的机会就会随之减少。那么,有自理能力的孩子是否还需要父母的接触呢?真相是,孩子一直都非常渴望像幼时那样获得家长的爱抚。另一项心理学研究证明,常常与人握手、拥抱或者亲吻的孩子,比那些长期被抛在一边没人碰触的孩子更容易拥有健全的情感生活。

孩子的成长包括生理成长、智商成长和情商成长三部分,缺一不可。家长想让孩子拥有较高的情商,与其花钱去上情商训练课程,不如每天单纯为了爱而爱抚孩子、拥抱孩子、与孩子手拉手散步,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无条件的爱,并且让孩子学会用这种方式去对待别人。

第二,肯定的言词。所谓肯定的言词,就是多向孩子表达夸奖和赞美。这方面,赏识教育早已深入人心,不再赘述。

第三,精心时刻。“精心时刻”在这里是一个专业术语,指的是全心陪伴。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,孩子经常突然提一些小要求,比如“妈妈我们一起玩游戏吧”“爸爸给我讲个睡前故事吧”“妈妈陪我看这个动画片吧”……其实,孩子不是想让家长帮他做什么,而是要求家长全身心地陪伴他一段时间,重点在“全身心”上,即精心。幼儿经常提类似的要求,这是向家长索求爱,家长一定要予以满足,有些中学生也会有这样的要求,家长同样要予以满足。

第四,接受礼物。这个很好理解,送礼物是表达爱的方式,接受礼物开心是人之常情,孩子如此,成年人也如此。但是,这里要提一点,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礼物成为一个扭曲的形式。我在咨询过程中经常看到两类父母:一类是特别忙碌,为家庭为孩子付出了很多,即使自己很累,仍为不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而内疚,这时候就会买很多的礼物给孩子,名义上是补偿孩子,其实是缓解自己的内疚感;另一类父母非常爱孩子,不停地给孩子买礼物,控制不住,礼物把孩子的房间都堆满了还不住手。家长们要知道,礼物太多就失去意义了,孩子都已经有免疫力了。

那么,怎样给孩子送礼物最恰当?有以下两个标准:第一,打开礼物之前,孩子特别注意礼物的细节,比如礼物有没有彩纸包装,上面的蝴蝶结漂亮不漂亮,等等。第二,打开礼物时很兴奋,打开包装时嘴里不时发出“啊”“喔”“太高兴了”“太谢谢了”等词语。接下来,孩子会为礼物安个家,在他的房间里专门腾出一个地方来摆这个礼物,有机会就向朋友展示,与朋友分享。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孩子会把礼物拿给你看,告诉你他是多么喜欢这个礼物。如果孩子这样做,那么这个礼物就送对了。

第五,服务的行动。所谓“服务的行动”,就是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事情,要领是只帮助孩子做那些他不能做到的事情。比如,给一个6岁的孩子喂饭就不算服务的行动,因为他自己会吃饭。同理,家长帮助4岁的孩子叠被子属于服务的行动,当孩子8岁了,家长还帮他叠被子就不叫服务的行动,而叫溺爱。

通过以上五种方式,家长都可以向孩子表达爱。或许大家都有所察觉,这五种方式并不神秘,神秘之处在于两点:第一,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当时的情形掌握好分寸;第二,根据孩子的年龄有所侧重,有所取舍。每家孩子情况不同,没有一定之规,希望家长朋友们多多领悟,给孩子最需要的爱。我相信,孩子也有感悟能力,只要家长发自内心地、无条件地爱孩子,孩子一定会感觉得到,并迅速回应家长。家庭教育的乐趣,正在于此。

 

 


责任编辑:韦永

评论更多>
暂无评论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102-2000    举报邮箱:jubao@xkw.cn 技术支持:学易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