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:江苏省新沂中等专业学校 > 理论研究 > 让“剪发剪成副教授”成为常态
让“剪发剪成副教授”成为常态
作者:——来源:人民论坛发布时间:2017-06-12浏览:2643
文章摘要:


让“剪发剪成副教授”成为常态

 

23岁重庆姑娘聂凤,通过6年的刻苦训练,在2015年于巴西举行的技能界“奥林匹克”——世界技能大赛上,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,一举夺得美发行业冠军,实现中国美发行业零的突破。凭借这个成绩,她不仅享受到了和奥运会冠军同等的待遇,还破格成为副教授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
造型师和副教授,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,但聂凤却做到了。无独有偶,2016年,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得主钟世雄获市县两级奖励15万,累计因世界蓝领冠军获奖95万,被母校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聘为高级技师,并享受副教授待遇,那年他才21岁。可以说,高级技工就待遇来说,“秒杀”白领,甚至“金领”,照理说,人们应该趋之若鹜。但是,现实是我国“技工荒”问题一直以来都无法解决。据调查,我国高级技工只占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5%,缺口达1000万人。

既然社会有强烈的需求,为什么“技工荒”一直无法解决呢?说到底,从社会舆论上还存在职业上的偏见。安徽泾县是宣纸的发源地,当地一个国有企业拥有2名“大国工匠”,这是很少见的,也是充满荣誉的。但是,就是这样的企业,也存在用工难的问题。工作强度大,年轻人不一定愿意来,出现了“年纪大的都在做纸、年轻的都在卖纸”的情况。要问为什么?这句回答应该颇具代表性,“有出息的不是在做生意,就是考上了公务员,谁还在家门口进工厂?”。

都说360行,行行出状元。但实际上却是,人们在心中将职业分成了三六九等。考进体制内就是“劳心者治人”,进工厂就是“劳力者治于人”;公考热居高不下,“死都要死在体制内”,正是说明了职业偏见的现状。表面上看,职业偏见是人们对职业的认同感还停留在职业单一化的时代,对新兴或者说多元化职业,比如高级造型师、高级宠物驯养师、高级焊工等的不认同,把观念偏见等同于物质利益的获得。殊不知,这些新兴或者说多元化职业的高级“蓝领”们,都在“闷声发大财”,拿着比你们高得多的薪酬,看着你们的“不屑”与“嘲笑”。

要想改变这种状况,既从心理层面的“供给侧”进行改革,又要从现实层面的“供给侧”入手。要大张旗鼓地奖励、宣传高级技能人才,树立高级技能人才“高人一等”的导向。要培养好、用好高级技能人才,为技能人才搭建舞台,创造成长、成才、实现价值的空间。要落实好 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及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》,在薪酬、落户、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,提高技术工人待遇。只有这样,让“剪发剪成副教授”成为常态,才能培养出更多的“聂凤”们,才能为我国从“制造大国”到“制造强国”转变提供更多的技能人才支撑。

 


责任编辑:韦永

评论更多>
暂无评论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102-2000    举报邮箱:jubao@xkw.cn 技术支持:学易云